WFTW Body: 

虽然耶稣确实会赏赐忠心的人(《启示录》 22章12节),而且我们一生的最终愿望应该是讨主喜悦(《哥林多后书》5章9节),这样有一天我们就能听到耶稣说:"干得好,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",但耶稣却亲自警告我们不要以自我为中心,不要渴望天上的赏赐,并且不要以赏赐为牺牲和服务祂的动力。

当彼得将自己与那位富有的年轻官长(刚刚背弃耶稣的人)进行比较时,他问道:"我们为你所舍弃了一切,我们能得到什么呢?" (《马太福音》 19章27节),耶稣用工人的比喻来回答(《马太福音》 20章1-16节)。 我们发现,那些为了报酬(奖励)而工作的人最终排在最后,而那些不考虑任何奖励而工作的人最终排在第一位(尽管他们只完成了前者所做工作的一小部分)。

数量与质量--我们看到致死的行为与有永恒价值的行为之间的区别。 那些希望我们最终能够超越其他信徒并在基督的新娘(教会)中找到一席之地的行为,将在末日被揭露为致死的行为。

如果你净化你的思想,对他人行善,爱你的妻子或顺服你的丈夫,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将来有一天得到高举,那么"自我"仍然是你生活的中心,而一切你以自我为中心所做的"好"行为都是致死的行为!

那些确实得到荣耀冠冕的人很快就把它们扔在主脚前,说:"惟有你配得"(《启示录》4章10节)。 只有当我们清除了所有不是荣耀神的动机时,我们才能从致死的行为中解脱出来。 如果我们把自己做过的所有善行都记录在记忆中,那些善行就会变成致死的行为。

耶稣给了我们两个关于最后审判日的描述--在一个描述中,人们在主面前列出了他们在尘世生活中所做的所有善事,"主啊,我们奉你的名发预言,我们奉你的名医治病人,等等" (《马太福音》7章22,23节)。 这些人被主拒绝了。 在另一个描述中,我们发现义人在主提醒他们在尘世生活中所做的善事时感到惊讶。 他们惊讶地喊道:"主啊,我们什么时候这么做的?"(《马太福音》25章34-40节)。 他们忘记了自己所做的善事--因为他们做这些事并不是为了得到回报。 在这里,我们看到了致死的行为与有永恒价值的行为之间的明显对比。我们属于哪一类呢?